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朱海就:个体的认识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天花板

新少数派 2022-05-19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Author 朱海就




“经济发展”的敌人

是对“自发秩序”的束缚

作者:朱海就

来源: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


“稳增长”成为当下的流行词,但这却是一个难以成立的概念。在下文将说明“稳增长”的说法是建立在对“经济”的错误认识之上的,认为“经济”应该放到“秩序”角度下去认识。“认识”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,一个国家的经济到什么程度,最终是由该国国民的认识决定的。文章也会指出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这一提法也有同样的问题。

 

▍从“秩序”的角度认识“经济”

 

经济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指出自发秩序的可能性,斯密“看不见的手”是一个有关自发秩序的表述,奥派从门格尔开始就不断阐发自发秩序的思想,为它提供方法论基础,特别是到了哈耶克这里,自发秩序的思想有了全面的论述。

 

自发秩序是个体的行动遵循抽象的一般性规则的结果,一般性规则大致可以理解为符合行动学原理,并且不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出来的规则。在遵循这种规则的情况下,个体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时,就促进了他人的利益,产生了分工合作,经济增长就是分工合作的产物。市场经济只是“自发秩序”的另一个说法。

 

从概念上讲,“扩展秩序”比“经济发展”更科学,因为经济发展的概念建立在错误的“生产力说”之上,忽视了经济的核心是个体需求的满足或价值。主要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易与互动,个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,这才是经济发展。因此,经济学也被称为“交换学”,交换范围的扩展就是秩序的扩展,当交换范围扩展时,个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。

 

当个体的行动遵循一般性规则时,交易与互动的范围就扩展,个体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,经济就实现了发展。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是行动与规则。相比之下,一种被错误理解的“经济”既没有个体的行动,也没有规则,从而与秩序思维无关。这就是基于瓦尔拉斯均衡的经济观,它已经成为主流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。如宏观经济学以完全竞争思想为基础,假设个体间“行动的协调”已经实现,失调只表现为总量的供求上,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价格或产量来纠正这种失调,这是把“经济”视为一个可以人为调节的对象。但是,假如我们认识到经济是秩序概念,则自然地认识到经济不能被人为调节,因为人为的调节将是对个体间自发协调的破坏,而“稳增长”一说正是包含了这种调节经济的思想。

从秩序角度来理解,经济是人的行动与规则构成的整体。我们不能把“经济”区分为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,认为生产部门可以搞“市场经济”,而非生产部门可以实施政府管理。这样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,因为它属于人为的制度安排,是根据某个目的做出的。

 

经济的秩序观也打通了经济与政治之分,即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,都要服从抽象的一般性规则。相反,对经济的传统认识,则是把经济局限于追求利润的领域,这样就人为地把经济和政治加以区分,认为它们有各自的法则,这也为政治(政府)调控经济提供了依据,认为政府可以判断经济的“好”或“不好”,从而进行调控,宏观经济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的学说。

 

▍以“扩秩序”代替“稳经济”

 

经济发展只是秩序扩展的结果,也可以说是秩序扩展的另一种表述。因此,“经济发展”的敌人是对“自发秩序”的束缚,或者说,所有那些与普遍的一般性规则不符合的人为规则或制度安排都是“经济发展”的敌人,这些人为的规则或制度的存在,往往是大众对社会的错误认识的结果,或为了实现人为目标制定出来的。人们常说“通往地狱的道路是善意的目标铺成的”,为什么会这样?就是因为实现那些善意目标的人为规则与一般性规则不符,从而阻碍了自发秩序的出现,而如前所述,自发秩序才是增长的源动力。

 

而“稳增长”也具有这种“善意目标”的性质。它追求的是实现总量目标的“增长”,而不考虑行动本身的正当性。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很可能是违背一般性规则的要求的,从而也会损害真正的增长。


经济增长应该是个体需求不断得到更好满足的自然而然的结果。要让个体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,应该不断松绑,使个体有机会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,这也意味着秩序的不断扩展。扩展秩序的手段,使个体有更大的行动范围,这样也就是扩大了市场的容量,而经济增长正是更大的市场容量的结果。相反,如秩序不扩展,那就只有存量竞争,这时要实现增长自然是很难的。

 

当自发秩序的力量得到释放时,经济就增长了,并且这种增长是个体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改善,而“稳增长”可能只是统计数据暂时好看,而和个体幸福的增进无关,并且不可持续。一个社会的制度与规则,越是朝着符合自发秩序的原则的方向改善,这个社会的活力就越会不断地释放出来。

 

▍经济发展的天花板是“认识”

 

束缚秩序扩展的制度不会自动消失,它取决于人们认识的改变,或者说,人的认识决定了束缚自发秩序的规则能否得到改变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最终是由这个社会中个体的认识决定的。个体的认识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天花板。经济学通过使人获得正确的认识而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。

 

人们对自发秩序的信心不是天然就具备的,相反,人的观念往往是由某种传统观念或舆论潜移默化地塑造的,而这样的传统观念或舆论未必与自发秩序的要求相一致。这就是为什么“好的”经济学非常重要的原因,因为“好的”经济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有关自发秩序的认识,从而使秩序的扩展,即经济的发展具有可能性。

 

包括国家制度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文化,都要服从扩展秩序的需要,与扩展秩序的要求相适应,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。相反,如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制度长期与扩展秩序的要求相背离,那么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阻和停滞。无论是经济的发展,还是文化的发展或制度的发展,都是个体创造的产物,三者是不可分的。

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,也应该是自发秩序之下,即它不能独立于自发秩序之外,对自发秩序进行干预。而“稳增长”的思维正是如此,它设想政府是在自发秩序(经济)之外的,可以对经济进行管理,实现某个想象中的最优。

 

如从秩序的角度认识经济,那么很显然,阻碍秩序的扩展,就是阻碍经济的增长,消除阻碍秩序扩展的制度障碍,才是经济增长的正道。

 

另外,从秩序的角度看,不仅“稳经济”的提法不成立,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的提法也是不成立的。因为它和“稳增长”一样,都没有从“自发秩序”角度认识经济,而是把“经济”视为一个可以干预(“建设”)的对象。在几十年前提出这一观点是一个进步,但是,在几十年之后的今天还这么提,就等于没有进步。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应该改为“以秩序扩展为中心”,这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。对“经济”的错误理解和错误的提法,会极大地束缚了经济的发展。在认识上有突破,在提法上有突破,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。





朱海就老师说:“受错误思想影响,人们会误把虚假的市场视为真正的市场,走在“通往虚假市场之路”而不自知,这对任何一个渴望幸福生活的人来说,都是巨大的风险。”

“真正的市场”并不只是经济活动,而是人的行动对一般性规则的遵守。只有真正的市场才能让一个社会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。这种市场观其实就是文明本身。

为此,新少数派&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朱海就《真正的市场》签名版,数量有限,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抢先收藏。


▍延伸阅读

哈耶克:论秩序

计划秩序与自发秩序

张维迎,自由市场的守夜人

张维迎: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

朱海就: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学

朱海就:何为“真正的市场”

名家书评:姚洋评张维迎《信息、信任与法律》

走出“普遍贫穷的噩梦”:捍卫市场是经济学家的天职

刘擎谈哈耶克:妄想创造人间天堂,只会使人间变成地狱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